新型儲能是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。尤其是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下,新型儲能產業市場廣闊、發展潛力大,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十分重要意義。根據機構CNESA預測,到2025年,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突破50GW。而在市場需求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,2023年我國新型儲能行業加速全面發展。
近日(4月4日),廣東省工信廳召開了《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》(簡稱《若干措施》)新聞發布會。會上提到將結合“大產業”“大項目”“大平臺”“大企業”“大環境”五大提升行動,從供給制造端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,爭取把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“制造業當家”的戰略性支柱產業。
根據日前發布的《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在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、完善產業發展政策環境等6方面提出31條政策措施,提出到2025年、2027年兩個時間節點的發展目標,即到2025年,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6000億元,年均增長50%以上,裝機規模達到300萬千瓦;到2027年,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,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。
作為國內儲能電池產業發展最早、產業覆蓋全、成熟的地區,廣東在儲能產業鏈環節布局較為完備,覆蓋有電池材料、電池設備、電芯、儲能變流器、儲能系統及電池回收利用等各環節。“截至2022年底,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約1500億元,裝機規模達到71萬千瓦。”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處處長陳紅政介紹。
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曲曉杰表示,廣東將加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“卡脖子”技術攻關,加大財政資金對鋰離子儲能電池材料、系統、工藝、設備以及核心芯片等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支持力度,加強安全關鍵技術的開發與應用,補齊功率器件及模塊、高端
傳感器等產業鏈短板,同步開展鈉離子電池、氫儲能、液流電池等新方向產業布局。
無獨有偶,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統一部署,為推進區首批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加快建設,建立適應新型儲能參與的市場機制和政策環境,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起草《加快推動廣西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的若干措施(試行)》(簡稱《若干措施》),并于近日印發。這將加快推進該區先進儲能技術示范應用和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,促進新型儲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。
《若干措施》以試行探索的方式制定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的措施,并根據全區新型儲能發展建設情況和國家政策變化適時調整,主要包括加快示范項目市場化發展、引導示范項目有序建設和強化制度管理三方面內容。
《若干措施》提到,強化調度運行管理。加快制定新型儲能設施調度運行管理有關規則,堅持以市場化方式優化新型儲能設施調度運行。為保障電力可靠供應和電網安全穩定,在電力供應緊張等特殊時段,可由電力調度機構根據需要統一調度運行新型儲能設施,并按照相關規定或市場化規則予以補償。
《若干措施》自印發之日起實施(在此前建成投產的示范項目參照執行),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。根據全區新型儲能發展建設情況和國家政策變化適時調整。
原標題:在風口之下,瞄準新型儲能,兩廣地區推動產業發展再出“新招”!
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站注明“來源:環保在線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環保在線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環保在線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其他媒體、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環保在線”,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:聯系電話:0571-87759680;郵箱:hbzhan@vip.qq.com。